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学研究 > 学院组织开展校本职业素养课程开发专项调研

学院组织开展校本职业素养课程开发专项调研

时间:2015-04-24 来源:未知作者:主编点击:933次

2015年48日至12日,为推进校本职业素养特色课程研发项目的实施,学院职教研究所组织了20位教师前往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镇江技师学院、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4所技师学院开展专项调研。

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是人社部确定的通用职业素质课程改革试点单位,创新构建并实施了通用职业素质课程。通用职业素质课程以学习任务为载体设计课程,以能力递进顺序排列课程,与工作岗位和职业环境对接,让学生通过工作体验实现学习。当前该校出版了《通用职业素质课程构建与实施》指导性专著、《通用职业素质课程方案》及《自我学习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4本学材,开发了22校本教材本及课程资源包。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自2009年实施公共基础课程改革以来,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走在了全国技工院校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的前列。

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在学生通用职业素质的培养改革中,落实载体和培养方式与众不同,独具特色。该校以“职业核心能力训练营”为基地,对学生会、团委干部以及准备外出实习的学生进行户外拓展训练,以团队精神、协作沟通等主题为主。每期训练营由德育组指派一名经验丰富的职业指导课教师、体育组指派一名体育拓展教师组成训练师联合训练,一个学期大概为十期。生动的拓展方式、高效的拓展效果深受学生的欢迎,也提高了学生干部的团队意识和工作能力;该校以体育课为载体,开展职业拓展训练,系统地开展学生团队协作、交流沟通能力、执行力、创业能力等职业素养强化综合训练。课改的最大亮点就是创新了体育教学模式,把体育课与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完美的结合起来,以学生职业素养养成训练为载体,促进了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主观能动性提高,强化学生的纪律性,培养集体荣誉感,提高了学生的执行力和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在镇江技师学院的调研中,双方共同分析了目前职业学校的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情况、用人单位对毕业生非专业能力以外的通用职业素养的反馈情况等,并共同研究了学校未来在公共基础课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借助江苏省人社厅立项课题《技工院校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研究》,针对技工院校五年制高级技工班现行文化课课程进行改革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第一,在按照人社部要求,开设德育课程并使用国家规划教材的基础上,重点对语文、数学、英语、体育进行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改革,同时增设艺术鉴赏课程。上述课程改革的基本原则是:既坚持文化课提升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宗旨,又体现文化课为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提供支持的特点功能——尽可能解决文化课与专业课并行脱节的现实问题,努力促进两种的交叉与融合。第二,打造“能力本位”的课程内容。其基本原则是让学生对文化课所提供的知识与能力学得会、用得上,特别要注重学生在文化课学习过程中一般学习能力的培养,如思维力、理解力、注意力、想象力、记忆力、观察力等;同时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对于知识实际应用能力,特别是在专业学习中的应用能力的培养。第三,构建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模式和与之匹配的评价体系。借鉴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理论精髓,改变传统的、教学效率不高的教学方法,构建了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新模式,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较之传统教学方法更好的学习效果,而这个教学效果主要评价标准是来自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认知能力、方法能力等综合素质。

此次专项调研,让项目组成员进一步掌握了职业素养特色课程开发的路径;梳理多家院校公共基础课的改革经验,我们也得到启发: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其载体和方式是多元的,灵活的,没有绝对的路径和标准。因此,结合区域特点和学校实际,校本特色课程的研发才更加具有挑战性和价值。

#